站内公告:
2025-09-03 06:01:51 点击量:
开云体育官方,开云体育app,开云app下载,开云棋牌,开云直播,开云体育靠谱吗,开云体育和亚博,开云体育老板是谁,开云官网,开云体育,开云直播英超,开云电竞,开云游戏,开云,开云体育官网,开云体育官方网站, 开云app, kaiyun sports, 开云体育简介, 开云体育官方平台, 世界杯开云, 开云体育app下载, 开云体育网址, 开云体育2025“专为中国游客设定,这规矩就是给你们定的!” 当这句话配上歪歪扭扭的汉字,出现在泰国街头的水果摊上时,无数中国游客心中的 “泰国滤镜” 瞬间破碎。曾几何时,泰国是中国游客最青睐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 —— 金黄的芒果、浓郁的榴莲、热情的笑脸,构成了 “泰式温情” 的美好想象。可如今,带着歧视意味的中文警示牌、看人下菜碟的宰客套路,让这份温情荡然无存。当傲慢取代尊重,当偏见遮蔽理性,泰国旅游业终究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在短视频平台的记忆里,泰国水果曾是 “甜蜜” 的代名词。镜头里,摊主熟练地切开饱满的芒果,淋上雪白的椰奶;戴着手套的手剥开榴莲外壳,露出金黄软糯的果肉;山竹被轻轻一捏,便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…… 评论区里,“求代购”“攒钱去泰国吃水果”“馋到流口水” 的留言刷屏,无数中国游客把 “吃遍泰国水果” 列进旅行清单。那时的泰国水果摊,是中国游客旅行途中的 “打卡点”。在清迈的周末夜市,在曼谷的街头巷尾,总能看到举着水果盒拍照的中国游客,摊主会用生硬的中文说 “好吃”“便宜”,还会主动递上试吃小块。有游客回忆:“2019 年去普吉岛,买山竹时摊主怕我挑不好,一个个帮我选,还教我怎么判断新鲜度,感觉特别暖心。” 这种真诚的互动,让泰国水果成了 “泰式服务” 的加分项。
转折发生在 2023 年。随着出境游逐渐恢复,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发现,泰国水果摊变了味 —— 不少摊位前立起了醒目的中文警示牌,上面写着 “别乱捏”“捏了必须买”“此规定仅针对中国游客” 等字样。这些牌子大多是简陋的木板或纸板,字迹歪斜,语气强硬,与周围热情的叫卖声格格不入。更令人不适的是,这些规定 “精准” 针对中国游客,却没有英文、泰文版本。在清迈一家水果摊前,游客李女士想挑选一个榴莲,刚伸手触碰外壳,摊主就立刻用中文喝止:“别摸!中国人都这样,摸了又不买!” 李女士解释 “只是想感受一下成熟度”,对方却翻着白眼反驳:“少找借口,看牌子!” 旁边的欧美游客随意拿起芒果翻看,摊主却满脸堆笑,没有丝毫阻拦。
“那种区别对待太明显了,感觉自己像个‘二等游客’。”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。在社交平台上,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晒出类似经历:有人在芭提雅买龙眼时,因多挑了几下就被摊主指责 “中国人就是爱挑剔”;有人想试吃一小块芒果,却被要求 “先付钱才能尝”;还有人因为不小心捏了一下山竹,被强行要求买下整串。这些经历让曾经的 “甜蜜回忆” 变成了 “扎心体验”。网友 “小艾” 在游记里写道:“以前觉得泰国人热情好客,可这次去,水果摊的牌子像一根刺,扎得人心里难受。同样是游客,为什么只给中国人立规矩?” 从 “愿意为水果花高价” 到 “看到中文警示牌就想走”,中国游客对泰国水果摊的信任,在一次次歧视性对待中逐渐崩塌。
如果说水果摊的中文警示牌是 “明面上的歧视”,那么泰国旅游链条里的 “暗箱操作”,则让中国游客的体验雪上加霜。从打车、住宿到购物、娱乐,“宰客” 的套路无处不在,且专门瞄准中国游客 “量身定制”。打车是最常见的 “坑”。在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外,不少出租车司机看到中国游客就会拒绝打表,直接开高价。游客王先生反映:“从机场到市区酒店,本地人打车只要 150 泰铢,司机却要我 500 泰铢,我说要打表,他就说‘中国人不打表,都这个价’。” 更离谱的是,一些网约车司机甚至会故意绕路,原本 30 分钟的路程开 1 个小时,以此多收费用。若游客提出质疑,司机便以 “路况不好”“不认识路” 为由搪塞,甚至态度恶劣地威胁 “不下车就继续绕”。
住宿领域的 “阴阳价” 同样令人不齿。有游客在某预订平台上订了普吉岛的民宿,显示价格为每晚 800 元人民币,到店后却被要求补差价 “200 元”,理由是 “中国游客要多收服务费”。当游客拿出预订凭证反驳时,民宿老板竟说:“平台价是给外国人的,中国人有钱,就该多付钱。” 更有甚者,会在游客入住后以 “房间需要打扫”“设施损坏” 为由强制加价,若不同意就拒绝提供钥匙。购物环节的 “智商税” 更是防不胜防。近年来,一款名为 “泰国养胃素” 的保健品在中文社交平台走红,商家宣称其是 “泰国古代宫廷秘方”,由 13 种天然中药制成,能 “调理脾胃、排毒养颜”,在泰国免税店售价高达每瓶 600 元人民币。可细心的游客发现,这款产品的生产地其实是中国香港,在国内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 200 元左右。“飞了 3000 多公里,花三倍的钱买了国产货,感觉像被当成了冤大头。” 游客张女士气愤地说。
类似的套路还有很多:在芭提雅的水上项目中,中国游客被收取的费用比欧美游客高 50%;在清迈的大象营,商家以 “与大象合影” 为噱头吸引中国游客,却暗中加收 “拍照费”“饲料费”;在曼谷的夜市里,针对中国游客的 “假货” 层出不穷,银饰是镀银的、香料是劣质的、手工艺品是义乌批发的……这些宰客行为的共同点,是 “精准锁定” 中国游客。商家们吃透了部分中国游客 “出门在外不想惹麻烦”“怕语言不通说不清楚” 的心理,肆意践踏消费公平。可他们忽略了,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,负面经历会通过社交平台迅速扩散 —— 一条吐槽视频、一篇避雷攻略,就能让无数中国游客对目的地 “望而却步”。
泰国旅游业曾有多依赖中国游客?数据最有说服力。据《中国青年报》报道,2019 年(疫情前),赴泰中国游客数量达到 980 万人次,占泰国全年国际游客总量的 28%;中国游客为泰国带来的旅游收入超过 180 亿美元,占泰国旅游总收入的 30% 以上。在细分领域,中国游客的 “贡献” 更是突出 —— 在水果消费方面,中国游客撑起了泰国水果出口及本地零售 30% 的销售额;在免税购物领域,中国游客的消费占比超过 40%;在酒店住宿、景点门票等方面,中国游客也是绝对的 “主力军”。有常驻泰国的华人博主调侃:“泰国旅游从业者的饭碗,一半是中国游客给的。果园老板的奔驰、民宿老板的别墅、导游的奢侈品包,十有八九是中国游客买单。” 那时的泰国,对中国游客可谓 “奉为上宾”—— 机场有中文指引、商场有中文导购、餐厅有中文菜单,甚至街头小贩都能说几句简单的中文。为了吸引中国游客,泰国政府还推出了落地签免费、电子签简化等政策,足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。
可当歧视与宰客成为常态,中国游客用脚投了票。2023 年,赴泰中国游客数量仅为 110 万人次,较 2019 年暴跌 89%;2024 年上半年,这一数字虽有回升,但仍不足 2019 年同期的三成。游客数量的锐减,直接冲击了泰国旅游业的 “命脉”。在清迈的周末夜市,曾经需要排队才能进入的水果摊,如今大多门可罗雀。摊主阿猜无奈地说:“2019 年每晚能卖 1 万泰铢,现在最多卖 2000 泰铢,榴莲放久了卖不出去,只能低价处理,有时候还要亏本。” 在普吉岛,不少靠接待中国游客为生的旅行社、民宿因生意惨淡被迫关门;在曼谷的皇权免税店,曾经挤满中国游客的化妆品柜台,如今店员比顾客还多。
《澎湃新闻》曾报道,2023 年泰国水果零售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 32%,部分果农因水果滞销被迫将整箱榴莲、山竹销毁;泰国旅游与体育部的数据显示,2023 年泰国旅游总收入较 2019 年减少 45%,直接损失超过 300 亿美元。更严重的是,中国游客对泰国的 “信任危机” 正在蔓延 —— 在某旅游平台的 “出境游意向调查” 中,泰国从 2019 年的 “首选目的地” 跌至 2024 年的第十位,被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等国家超越。
反观国内,曾经被视为 “泰国平替” 的旅游目的地,如今成了中国游客的 “新宠”。西双版纳的热带水果市场里,游客摩肩接踵,摊主笑着递上试吃的芒果、莲雾,还主动帮忙打包;三亚的海鲜市场明码标价,公平秤摆在显眼位置,游客可以放心选购;昆明的斗南花市旁,水果摊前挂着 “随便尝,不买没关系” 的牌子,老板用方言热情招呼:“都是新鲜的,放心挑!”这些地方没有 “专属警示牌”,没有 “双重标准”,却用真诚的服务赢得了人心。游客刘先生说:“以前总觉得出国旅游有面子,现在去西双版纳,吃的水果不比泰国差,还不用看别人脸色,花得舒心、玩得安心,何必非要去泰国呢?” 当国内游的体验感远超泰国,中国游客的 “撤离” 便成了必然。
可他们忘了,旅游业的本质是 “人与人的连接”,核心是 “尊重与理解”。日本为了方便中国游客,在机场、商场设置中文指引,提供支付宝、微信支付;韩国推出 “中国游客友好商户” 认证,对诚信经营的商家给予奖励;马来西亚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流程,在热门景点配备中文导游。这些国家都明白,要留住中国游客,靠的不是 “套路”,而是 “尊重”。泰国并非没有机会挽回中国游客的心。2024 年,泰国政府推出 “中国游客友好计划”,要求旅游从业者参加中文培训、禁止歧视性标识、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;部分水果摊拆除了中文警示牌,换上了 “欢迎选购”“新鲜直达” 的温馨标语;一些旅行社推出 “诚信旅游套餐”,明码标价、无强制消费。这些举措虽有成效,但要重建信任,还需要时间。
旅游专家指出:“在全球化时代,没有哪个国家的旅游业能离开中国市场。泰国要想重新赢得中国游客,必须放下傲慢、摒弃偏见,用真诚的服务、公平的对待、尊重的态度,修复破裂的信任。” 毕竟,游客可以选择任何目的地,而目的地失去游客,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。从 “门庭若市” 到 “门可罗雀”,泰国旅游业的经历给所有依赖中国游客的目的地敲响了警钟:中国游客的热情不是 “理所当然”,中国市场的潜力不是 “取之不尽”。只有真正尊重游客、维护消费公平、提升服务质量,才能留住人心,实现长久发展。反之,任何傲慢与歧视,最终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5 农家乐美食民宿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电话:020-88889999手机:13988889999
ICP备案编号:
微信扫一扫